开放世界杂谈¶
开放世界(Open World) 是一个玩家可以在自由地实现目标的虚拟世界,而不是具有更线性和结构化游戏玩法的世界。其中的著名游戏包括《塞尔达传说》、《侠盗猎车手》、 《荒野大镖客》 、《上古卷轴》、《我的世界》,《艾尔登法环》...
开放世界的重点在于开放性,因此开放世界游戏一般在在内存上会动态且无缝的加载游戏世界,这类游戏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为玩家提供自主权,使得游戏进程可以按玩家预期的顺序和方式来推进,但不是在游戏中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(这在当下的计算机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)。
——摘自 《Wiki - Openg World》
关于开放世界的关卡设计,这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文档:
笔者是一名入行不久的引擎工程师,本文主要用于记录和讨论,将以程序开发的视角去剖析开放世界,一些想法和思考方式可能过于片面,欢迎大家指正。
开放世界面临的挑战¶
在知乎上有一个相关的讨论:
有回答提到,开放世界的主要挑战是:
- 开发成本
- 游戏引擎
- 策划剧情
- 原画风格
- 硬件资源
- 游戏玩法
- 项目管理
- 版本管理
- 宣传推广
- 发行渠道
笔者是程序开发人员,对原画风格
,策划剧情
,宣传推广
,发行渠道
这些问题了解不多,接触过一些相关人员,他们对这些问题有着优秀的解决方案,或许目前而言,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开发成本¶
这里的开发成本具体指的是 资金成本 和 时间成本
这里有一个关于资金成本的列表:
完整表单来自于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most_expensive_video_games_to_develop
从上述表单可以了解到,一些开放世界大作动辄就是千万甚至上亿美元,不过也存在像 我的世界(Minecraft)这样的异类。
关于具体的资金划分,可以参考:
开放世界大作与之类似,相比之下有着更大的体量,其不同之处,可能是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场景管理人员
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估算:
- 100人团队,每人平均20W/年,那么一年下来单纯员工薪资的开销就近3000w,再加上设备,福利,外包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费用,一年下来可能就差不多四五千万,按大部分大型游戏的开发周期为5年左右,再加上后期的营销和运营费用,也就是说,如果想开发一款大型的游戏,可能至少需要两亿人民币的预算。
而这还是在理想情况下,实际上我们还面临着更大的难题:
-
国内游戏行业起步较晚,很多方面的积累都不尽人意,打个比方,《塞尔达传说:王国之泪》,《艾尔登法环》的开发时间大约是4年,那么国内团队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,也能用四年制作出同样体量的游戏吗?对此我持怀疑态度,最有可能的情况是 —— 四年做了个看上去还不错的Demo 。虽然说这前文提到的两个开发团队花了四年的时间去制作游戏,但整个团队在游戏开发上的积累,却远不止四年,它们有着符合自身风格的游戏引擎,有着符合游戏玩法的场景规范,有着标准化的团队协作,有着长期积累的平台优化技巧,有着跟玩家长期打交道的经验,而我们,或许有不少的行业大牛,但与之相比,我们缺乏的是成熟的团队。
-
相信大部分开发者对游戏都怀揣着一些梦想,虽然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,但是却是我们必须要有的成果,投资人不是慈善家,员工不能靠爱发电。而谈到赚钱,这里有几个国内大型单机的数据参考(来源于网络),可以看出,如果除去各种抽成,宣发成本,大部分游戏都是不赚钱的:
游戏名称 | 开发时间/年 | 制作成本/千万元 | 当前单价/元 | 销量/万套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古剑奇谭三 | 4 | 3000 | 99 | 220 |
嗜血印 | 4 | 4000 | 79 | 146 |
紫塞秋风 | 5 | 5000 | 98 | 103 |
仙剑奇侠传七 | 5 | 6700 | 128 | 74.2 |
轩辕剑柒 | 3 | 3000 | 99 | 46 |
河洛群侠传 | 2 | 1000 | 88 | 45.8 |
游戏引擎¶
国内的计算机和游戏行业起步较晚,错过了引擎发展的黄金时期,技术探索缓慢,相关人员匮乏,所以当下大多游戏工作室都是依附于商业引擎上,如 Unreal Engine,Unity,Cocos,Godot,Cry Engine...,在一些中大厂,也有一些内部使用的自研引擎。
具体选择什么引擎,需要根据游戏项目的类型和体量来决定,具体可参考:
本文探讨的游戏类型是大型开放世界,而 Unreal Engine 5 提供了 开放世界项目 相应的工具集,使用它有着绝对的优势:
但 Unreal Engine 5 并不是万能的,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:
- Unreal Engine 5 提供的功能是易于使用,但不易于管理的,它保证了通用,而并非无所不能,因此需要有专业的引擎团队进行调校和扩展,项目才能持续推进,可目前而言,它的一些核心功能还在迭代,这种不稳定性会给开发团队带来很大的挑战。
- 熟练掌握UE5的(美术,策划,程序)人员是非常匮乏的,网络上散乱着各种零碎的文档和教程,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很难在大型的团队协作中开展工作,在这种环境下,想要积累成熟的团队更是难上加难,不过好在近年官方花大气力攥写文档和技术博客,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,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协助,未来的形势会越来越好~
- UE 5.2 中文文档
- UE 技术博客
- UE 官方培训合集
- UE 开发路线图
- GAMES104-现代游戏引擎:从入门到实践
- Unreal Engine 是一个引擎技术的 供应商(Supplier) ,对于游戏中的图形要素(天空大气,地形,植被,场景模型,光照阴影,人物,布料,毛发,流体模拟...)的具体细节,并没有官方统一的标准参数或方案,UE默认是倾向于美术效果的,而在实际项目中,想要平衡项目的性能和美术效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游戏玩法¶
网络上有不少针对开放世界玩法设计的分析,笔者看过一些,给我的感觉是 ”逆向" 做的确实不错,但就有点像是:上学语文考试遇到的阅读题, 题目问“通过这段话,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?”,而我能做的,只是根据 结果
去编一个 让第三方看起来合理 的过程
。
在 编辑器架构 这篇文章中,有提到:一个UI设计师会综合考虑界面的排版,色调,图标和布局去制作出精美的用户界面,但想要做好 组件化设计 ,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因为艺术家们往往没有开发人员那么缜密的逻辑思维。
一个失败的组件化设计,将会增重用户的认知负担,并且让程序的扩展和维护变得困难。
而在游戏项目中,一个失败的玩法设计,将会增加玩家的上手难度,导致团队的工作量激增,成本飙升,管理混乱等。
硬件资源¶
在游戏中,大量采用了实时渲染技术,因为游戏平台的计算资源是有限的,高品质的美术效果往往伴随着很大的性能损耗,对于一个游戏来说,真正对玩家有吸引力的是游戏性,美术品质只是锦上添花,而非画龙点睛。
因此我们需要在不影响游戏性的前提下,再去思考如何提升美术品质,做出取舍是必然的,考虑 “取巧” 可以让“鱼和熊掌兼得”。
这里有一个当下软硬件的分布情况:
可以看出,目前主流的显卡依旧是 NVIDIA GeForce GTX 1650
,而显卡的配置就代表了游戏图形的算力,甚至决定了某个美术效果能不能使用。
考虑到国内玩家群体的电脑配置普遍不会太高,游戏开发团队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用户,需要做很多的优化工作和兼容方案,而这会带来巨量的试错成本。
项目管理¶
笔者并非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,跟一些业内的小伙伴有过沟通,发现一些团队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:
- 工具链老旧,工作效率低下
- 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,会在不经意间产生一个个小的信息茧房,人员的职责划分和版本的开发周期往往是很难明确的,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,会逐渐导致项目的开发流程变得混乱,甚至失控。
- (编不动了0.0...)
省钱与偷懒¶
游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是一种商品,它为玩家提供精神服务,开发团队通过它获取社会价值。
国内不乏优秀的游戏从业人员,完全有能力制作出高品质的游戏产品,实际上,我们面临的真正难题是游戏是否能盈利。
游戏项目的成本和营收,由诸多因素决定,成本方面,比如流程失控,人员变动,方向调整,很容易造成成本的飙升,营收方面,比如什么IP作者辱华,运营失误,盗版横行,BUG过多,优化太烂,稍有不慎,满盘皆输。
本文不讨论上述因素,仅从 技术人员 的角度,阐述一些对于 开放世界设计 基础建设 的见解,其核心思想是 优化流程,节约成本 ,其中主要围绕两个方面:
- 基于 Atomic 的玩法设计
- 基于 Meta 的开发流程
基于 Atomic 的玩法设计¶
开放的显著特征是 一定范围内 的自由,这种自由往往需要庞大的玩法体系来支撑,在上文我们提到,一个失败的玩法设计,将会增加玩家的上手难度,导致团队的工作量激增,成本飙升,管理混乱,那什么是一个成功的玩法设计呢?
本节通过《塞尔达传说:王国之泪》来做简单的分析。
王国之泪的核心角色玩法如下:
从上图可以看出,王国之泪的核心玩法并不复杂,它有着非常 低粒度 的结构设计,而上层玩法几乎是完全建立在这个 基础骨架 上,从而保证了高度的资源复用。
再看王国之泪的怪物体系:
怪物设计同样有着 低粒度 的结构设计,也是在上层高度复用,比如丘丘怪,有着普通丘丘,电丘丘,火丘丘,兵丘丘,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。
与之相似的还有:
- 八爪怪:水八爪怪,森八爪怪,岩八爪怪,雪八爪怪,宝八爪怪
- 蝙蝠:普通蝙蝠,电蝙蝠,火蝙蝠,冰蝙蝠
- 岩石人:普通岩石人,熔岩人,冰岩人
- 魔法师:电击长袍魔法师,火焰长袍魔法师,冰雪长袍魔法师
- 古栗欧克:火焰古栗欧克,冰雪古栗欧克,雷电古栗欧克,古栗欧克王
- ...
还有根据怪物等级进行复用的:
- 波克布林:普通波克布林,蓝色波克布林,黑色波克布林,骷髅波克布林,白银波克布林
- 莱尼尔:普通莱尼尔,蓝鬃莱尼尔,白鬃莱尼尔,白银莱尼尔
- ...
详见:
再看烹饪玩法:
- 食品被划分为 水果类,蘑菇类,肉类,鱼类,蔬菜类,结合调料可以制作菜肴,怪物碎片和昆虫可以制作药材,开发者根据这些大类制作了 烹饪 模板(Template) ,比如任意
蘑菇类食品
和水果类食品
放一起烹饪,得到是水果拌蘑菇
,然后取小类上的一些物品 生成特定(Specialize) 的菜肴,比如塔邦挞小麦+山羊奶油+生命鲑鱼=干煎鲑鱼
,这类物品可以影响角色的状态(体力,精力,Buff...),甚至推进游戏进度的发展。
具体的烹饪公式,详见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料理配方大全一览
综上,不难看出,王国之泪的核心玩法是一种 自顶向下 的设计方式,就像是这样:
而上层玩法,则是在核心玩法的基础上, 自底向上进行组合 ,其中的重要手段是:在抽象级别制作 模板(Template) ,实例级别处理 特化(Specialize) ,就像是这样:
而这一设计理念,有点类似于UI设计中的原子设计理论,这里有一本非常非常非常好的相关书籍:
它的目录结构如下:
虽然这是一本介绍UI设计的书籍,但它的很多理念特别适用于开放世界的玩法设计。
遵循原子设计理念可以尽可能的复用项目资源,让开放流程更清晰直观,此外,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:
- 在开发初期,就应该明确开放世界的核心玩法设计
因为后续的场景规范和逻辑开发都是围绕着核心玩法进行的,还是以塞尔达为例,它的场景元素有:
在明确核心角色玩法之后,开发团队才能制定与之对应的 场景规范 ,确立 性能优化指标 ,并制作相应的 工具链 。
例如这样的规范:
- 根据角色的精力(游泳,攀爬,滑翔)机制,去定制地形高度,坡度和水体的规范。
- 根据通天术的技能要求,去定制地形规范。
- 根据究极手,余料建造,倒转乾坤这些技能的特性,去制作符合其要求的可交互物件。
- 武器(单手剑,双手剑,长枪,盾牌,箭)可以进行余料建造,在对应的插槽上进行特性绑定,来制定余料物品的规范。
- 已知角色的状态类别,可以去制作不同的场景效果,比如雷击,着火,寒冷,炎热,并为之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(服装 or 料理)。
- 在没有与核心玩法设计规范出现冲突的前提下, 制作左纳乌科技的玩法。
针对这些规范,引擎开发人员可以进行类似如下的开发工作:
- 定制
地形可攀爬高度
,水体可穿越区域
,通天术可使用区域
的调试视图(如果UE支持不改源码,能以插件的形式扩展调试视图就很舒服)。 - 验证各种特效,场景效果的性能指数,调校效果与性能的平衡,并制作相应的管理和验收工具。
上述内容虽然不是游戏的重心,但如果这些 基础建设 没有做好,将会是流程混乱的开端。
基于 Meta 的开发流程¶
关于Meta,笔者在编辑器架构一文中有所提及,Meta思维在现代工业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提供极大的便捷度,它能完成一劳永逸的代码扩展方式。
关于 meta 思维的联想词有:
求导
,高阶维度
,上帝视角
,... 详见: [ 知乎 ] bus waiter- 谈meta
假如将写代码比作盖房子,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盖好房子,那在Meta层面,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构建一台自动盖房子的机器,Meta思维让我们从一个工程问题转换成了另一个,虽然难度有所上升,但只要方法得当,它能带来无可比拟的收益。
在传统的开发流程中,我们思考的是 如何构建具体的产品 ,而Meta的流程下,我们思考的是 如何搭建产品的生产管线 ,其关键的思考维度是: 操作也是数据(Operation is also data) ,相较于具体产品, 管线是易于对比,积累和迭代的 。
Meta思维为工业化的流程提供了极大的便捷,试想一个这样的场景:
- 你是一个勤勤恳恳的UE小美术,某天,你突然收到一个大佬那边传来的一个需求:要为某个场景铺上植被。你一想,这我熟啊,立马整了几个植被模型,打开UE5的植被模式,用 画刷 咔咔几下,就把植被给刷好了,叫来大佬一看,大佬说:“你这不行啊,一点意境都没有,再改一版。”,然后你绞尽脑汁,废寝忘食,折腾好几天,终于是搞完了,前后一对比,确实好了不少,叫来大佬再看,大佬也是连连称赞,然后这事也就翻篇了,直到某个风雨交加的下午,一个自称是引擎开发工程师的小秃子带着质问的语气问你:“这片植被是你做的吗?”,你只得颤颤巍巍到:“是...是啊,怎么啦?”,“现在场景的复杂度变高了,植被这里的性能消耗很高,植被模型面数也比较高,并且刷得太密了”,然后啪啪摆出一堆性能测试结果作为证据,让你进行优化,可是如果要优化的话,就得重新再刷一遍,又是几天繁琐的工作量,于是你找到大佬,渴望大佬救自己于水火之中,大佬说:“改吧,注意形态效果要跟之前差不多。”,听闻此言,宛若晴天霹雳,但为了保住这份工,你无奈只能照做,浑浑噩噩几天,终于熬了出来,叫来小秃子一看,确实少了不少,于是它心满意足的离开了,结果第二天,这个*又回来了,说是优化的还不够,还得减,你一听,怒发冲冠,一脚踹在小秃子身上,看着它躺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样子,你仰天大笑,笑着笑着睁开了双眼,挣扎着从电脑桌前支棱起来,擦去嘴角的口水,继续加班~
回顾两位主角,他们自身都存在一定问题:
- 美术人员 只关注艺术效果,对性能的关注度有所缺失。
- 引擎人员 没有提前定制好规范,对逐渐复杂的工程没有做好及时的管控。
但真的是他们的问题吗?
- 难道美术人员还需要深入了解图形学和计算机硬件?
- 引擎人员真的有能力第一时间把控整个团队的开发动向?
很显然,我觉得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问题,因为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畴,但在流程上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策略,来规避此类问题:
- 美术制作流程上的 程序化(Procedural)
- 引擎管控流程上的 自动化(Automation )
程序化(Procedural)¶
程序化(Procedural)也叫过程化,它指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。程序化应用的本质上是将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作是数据资产进行存储,从而保证后续开发能够依靠这些操作数据,进行复用,迭代等(在概念上,它就是一个程序,只不过是在程序中的程序)。
游戏行业当下对程序化的应用主要有:
而这些技术,其实已经逐渐渗透到了美术资产制作的日常当中,它的显著特征是: 通过编程来制作资产而非只有调参 。
以Unreal Engine为例,它有着优秀的程序化支持:
- 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 :虚幻中用于PCG的工具集,它为技术美术师、设计师和程序员提供了构建快速、迭代工具和任何复杂性内容的能力,范围从资产(例如建筑物或生物群落生成)到整个世界。
- Meta Sounds :支持进行用户自定义、第三方可扩展、图表重复利用,并提供了可以在编辑器中进行声音设计的强大工具。
- Geometry Script:虚幻插件,提供了一组使用蓝图和Python生成和编辑网格体几何体的,它可以在编辑器工具控件( Editor Utility Widgets)中编写几何体脚本(Geometry Scripting)和 资产操作(Asset Actions)来创建自定义网格体分析函数库、处理和编辑工具,还可以在Actor蓝图中用它创建程序化对象并实现复杂的几何查询。
- Animation Blueprints:用于模拟或在游戏中控制骨骼网格体的蓝图,可以在其中混合动画,调整骨架,创建逻辑来定义每帧使用的最终动画姿势(Pose)
- Material Blueprint:用于定义场景对象表面属性的蓝图,可以使用各种图像(纹理),基于节点的材质表达式 以及 材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来定义 场景物体最终的表面属性。
对于PCG框架,笔者建议深入学习官方的 《Electric Dreams》项目,以及一些相关资料:
- 『UE5 PCG』官方公开课:深入研究Electric Dreams环境项目
- Electric Dreams PCG技术详解(一)——术语、工具和图表介绍
- Electric Dreams PCG技术详解(二)——沟壑、大型Assembly
- Electric Dreams PCG技术详解(三)——森林、岩石和场景背景
- Electric Dreams PCG技术详解(四)——远景、雾气、自定义节点及子图表
自动化(Automation )¶
自动化(Automation )描述了一系列减少流程中人为干预的技术,即通过预先确定决策标准、子流程关系和相关操作,以及在机器中体现这些预先确定。自动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,通常是组合使用。复杂的系统,例如现代工厂、飞机和船舶通常使用所有这些技术的组合。自动化的好处包括节省劳动力、减少浪费、节省电力成本,节省材料成本,并提高质量、准确性和精确度。
在软件系统开发中,自动化技术常见用法是:自动化测试与打包发布。
在游戏开发中,自动化的流程对中大型团队而言至关重要,它的优势在于 易于迭代和积累 。
在UE5开放世界项目中,自动化的有着很多的用武之地:
- 自动化的打包发布流程
- 性能和效果平衡方案的自动化测试(光影,HLOD,地形,植被等各种优化策略)
- 自动化验证和验收流程
- ...
在《Fortnite》的官方演讲中,简单提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动化来探索出真正高效的树木策略。